泌尿系统炎症(四)——其他常见疾病
泌尿系统炎症
泌尿系统感染中医认为大部分是由湿热下注所致且中医辨证后期多兼见肾虚气虚瘀血等证,所以治疗的时候需以清热利尿为主,按症状辅以补气,健脾,消肿。
泌尿系统炎症疾病多样,按症状可以分为前列腺炎、睾丸附睾炎、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中医分类为淋浊、精浊、白浊、淋证、带下病、腰腹痛等)下列对其中一些常见疾病解析:
睾丸附睾炎
睾丸、附睾炎临床慢性炎症较为多见。患者常有阴囊部隐痛、发胀、下坠感,疼痛可发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根部,可有急性子痈发作史。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附睾炎、睾丸炎属于中医“子痈”范畴,常发生于男性青壮年,有急、慢性之分。
阴囊潮湿
阴囊潮湿是指阴囊皮肤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却出现多汗、潮湿或发凉等异常症状。长期潮湿的阴囊容易产生炎症,出现瘙痒。
出现阴囊潮湿时,患者感到阴囊局部多汗、黏腻不适。会阴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细菌容易滋生,从而易导致阴囊皮肤炎、龟头炎等。由于阴囊局部温度升高,使睾丸生精能力及精子成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及精子活力降低,甚至导致精子畸形增多等。
膀胱炎
膀胱炎(cystitis)是指由于细菌感染以及其他非细菌感染因素(如药物、结石、异物等)引起的膀胱炎性病变,以细菌性膀胱炎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不适等症状。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膀胱炎。
于中医上认为外感湿热之邪,上犯膀胱,或是嗜食辛辣、肥甘厚味,湿热内蕴阻于下焦或热毒内生,痰浊瘀血入络胶结于膀胱,久病及肾或热灼阴亏,损及肾阴,进而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甚则拖沓成癌,终成后患。
尿道炎
尿道炎(urethritis)是指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体弓
起的急、慢性尿道炎症,通常表现为尿道刺痒、尿频、尿痛、尿道分泌物,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患者多处于中青年的性旺盛阶段,非淋菌性尿道炎大多起病与不洁性交、摄生不慎、洗涤用具不洁、湿热毒邪侵犯下焦所致,表现出脾肾亏虚和气血疲阻等多种症状。
非淋菌性尿道炎属中医“淋症”、“淋浊”范畴。为中、下焦湿热,致湿热下注膀胱,郁为热毒,或菌毒感染,热毒蕴积,发为淋证。湿、热、瘀、毒、气血不和为本病之主证。
夜尿频多
正常情况下,夜间排尿次数在0到2次,如果超过两次,则称为夜尿频繁。
出现这个夜尿频繁的症状之后,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在睡觉前饮水过多,如果是由于睡觉前饮水过多,也会引起夜尿频繁的现象。除了这种生理性的现象之外,则需要考虑病理性的原因,比如患有泌尿系统的感染或者是老年男性常见的前列腺增生症,以及青年男性患者前列腺炎症,同时还需要考虑膀胱过度活动症都会引起夜尿频繁的现象出现。
不孕不育症
不孕不育症的病因多样,其中泌尿系统炎症同样可能导致患者不孕或者不育。如女性由于输卵管炎症或兼有的扭曲瘀滞所导致的输卵不畅、卵子失活等可导致女性不孕;男性像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均有可能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或者精子失活所导致的不育。
面对由于泌尿系统炎症所导致不孕不育患者,首先消炎解毒、活血化瘀才是根本,再辅以补肾健脾益气,提高患者精子以及卵子的活力,方能标本兼治。
泌尿系统炎症对症施治
1、攻消炎解毒——治疗表证(炎症)
金沙藤、蒲公英、茯苓、泽泻等清热解毒、利湿祛浊、消肿通淋,抗炎消炎、抑菌杀菌
2、通活血化瘀——辅助(直达病灶)
大血藤、牡丹皮、虎杖、益母草等以活血化瘀、疏通血脉,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消散和吸收
3、补补肾扶正——治疗根本(肾是先天之本)
黄芪、地黄、山茱萸、山药等以补肾益气、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用药首选推荐
清浊祛毒丸
清浊祛毒丸在处方立法上完全遵循了中医“治病求因”“标本兼治”等原则,一方面针对性地消除造成泌尿生殖系炎症的病因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能扶正固本、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病力,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
(一)急性炎症:口服,一次16g(2小袋),一天3次,大量喝水(每小袋分多次吞服,每次多喝水)。饭后一小时后服用。3-7天一疗程。
(二)慢性炎症:口服,一次8g(1小袋),一天3次(每小袋分多次吞服,每次多喝水)。饭后一小时后服用。按疗程服用。每月一疗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