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于上周推出大家探“泌”系列互联网研讨会,此系列活动计划邀请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泌尿肿瘤领域的顶级“大家”共同在线探讨时下最热门的相关专业话题。
第一期专题
疫情期间泌尿肿瘤患者的诊疗与康复策略
第一期活动于年2月19日19:00-20:00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了“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4大区域中心的首席专家,包括东部中心医院叶定伟教授、北方医院周利群教授、西部医院魏强教授和南方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芳坚教授上线,医院的朱刚教授担纲主持。
研讨会第一个环节由叶定伟教授针对《疫情防控与泌尿肿瘤诊治的权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叶教授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解读:第一、泌尿肿瘤患者,正如其他一些肿瘤患者,免疫力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是否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第二、泌尿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而且在接受不同的模式治疗后,康复阶段的身体状况不一定很好,假设再感染了新冠肺炎,是不是更危险;
第三、哪些病情,由于防疫需要可以适当推迟治疗开始的时间,哪些情况可以适当延长随访复查的间隔;
第四、现在很多网上问诊,还有电话咨询等等手段,的确解决了一部分泌尿肿瘤患者的急迫需求,怎么用好这些新手段呢?叶教授表示以上的问题,不一定有简单的答案,几乎所有的医学问题都不是绝对的,非黑即白,更多的时候,在于权衡和选择,甚至很无奈,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根据现有的资料,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易感,对于肿瘤患者,一方面机体由于肿瘤细胞的共存,需要消耗较正常机体更多的营养供给,对抗一般病原体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因为接受手术、化疗、生物制剂、免疫治疗、激素类药物等,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上述抗肿瘤药物治疗,使这些患者人群抵御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防御能力显著降低。这类患者受到任何一种病原体、即使是毒力很弱的普通病原体侵犯,都可能导致发病。由于肿瘤患者机体反应能力较低,如已经感染,其表现可能不典型,不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难以与普通感冒或肿瘤性乏力相区别,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较难,一旦感染出现并发症的可能相对更高,因此新冠肺炎直接导致的死亡率或其相关死亡率可能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从目前新冠肺炎的收治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根据发表在《柳叶刀—肿瘤》上面最新研究提示:癌症患者可能有更高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其重症率更高,恶化速度更快。因此建议:在疾病流行地区,对于处于稳定期的癌症应考虑推迟化疗或择期手术;癌症患者或癌症康复期都应该加强个人保护措施;若癌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尤其是老年或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应加强监测或治疗,优先处理。泌尿肿瘤患者也需要引起重视。由于防疫隔离,原计划的很多治疗可能无法如期进行;肿瘤的治疗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一些早期癌症,如前列腺癌,两三个月的治疗推延对于预后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个跟不同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生物学异质性,还有病人的不同体质都有关系;另外,有些计划中的持续性的诊治方案可能也会因为疫情中断;与其问可不可以中断,不如问,如果中断了原来的计划怎么办。有一些建议可以供参考,比如远程问诊,本地诊治,比如本地替代方案,比如将短效药物换成长效药物治疗,还有就是利用互联网医疗+快递物流远程配药,有的还有护士上门注射服务,等等;疫情的确带来了阻碍,但是也给医疗领域的革新带来了助力。随后,魏强教授、周利群教授和周芳坚教授分别针对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的疾病特征与疫情期间的管理做了精彩的阐述。各位专家在分病种阐述之后,共同针对《疫情期间泌尿肿瘤患者管理的新手段》展开了探讨。编注:更多详情,请扫描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