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lx/140113/4325801.html
尿液在肾内形成后,经过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尿液的正常排出,有赖于尿路管腔通畅和排尿功能正常。泌尿系统梗阻也称尿路梗阻(obstructionofurinarytract)。泌尿系统本身及其周围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尿路梗阻,造成尿液排出障碍,引起梗阻近侧端尿路扩张积水。梗阻如不能及时解除,终将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竭。泌尿系统有些疾病与尿路梗阻常互为因果,如感染和结石可引起梗阻,而梗阻又可以继发感染和结石。因此,在治疗感染和结石的同时,必须解决尿路管腔通畅的问题。
尿路梗阻分为上尿路梗阻和下尿路梗阻,梗阻发生在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上称为上尿路梗阻。梗阻后上尿路积水发展较快,对肾功能影响也较大。临床上单侧多见,亦可为双侧。梗阻发生在膀胱及其以下者称为下尿路梗阻。由于膀胱的缓冲作用,梗阻后对肾功能的影响较缓慢,但最终可造成双侧肾积水。根据梗阻严重程度可分为部分性梗阻和完全性梗阻。突然发生的梗阻称急性梗阻,缓慢而逐渐加重的梗阻称为慢性梗阻。梗阻还可以分为先天性梗阻和后天性梗阻。
1.梗阻病因引起泌尿系统梗阻的病因很多。可分为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前者是指尿路管腔被病变阻塞,如结石肿瘤、狭窄等。后者是指中枢或周围神经疾病造成某部分尿路功能障碍,影响尿液排出,如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另外,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或处理不当也可引起尿路梗阻。
(1)尿路梗阻病因在不同年龄和性别有一定差异。儿童以先天性疾病常见,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狭窄等。青壮年以结石、损伤、炎性狭窄常见;妇女可能与盆腔内疾病有关;老年男性以良性前列腺增生最常见,其次为肿瘤。
2.病理生理泌尿系统梗阻后,由于梗阻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尿路各器官的病理改变亦各有异,但基本病理改变是梗阻部位以上压力增高,尿路扩张积水,长时间梗阻将导致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上尿路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压力增高,输尿管增加收缩力,蠕动增强,管壁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如梗阻不解除,后期失去代偿能力,平滑肌逐渐萎缩,张力减退,管壁变薄,蠕动减弱乃至消失。梗阻可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盏内压升高,压力经集合管传至肾小管和肾小球;压力增高到-定程度时,可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但肾内血液循环仍保持正常,肾的泌尿功能仍能持续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部分尿液通过肾盂静脉、淋巴、肾小管回流以及经肾窦向肾盂周围外渗(图51-2),使肾盂和肾小管的压力有所下降,肾小球泌尿功能得以暂时维持。如果尿路梗阻不解除,当尿液的回流无法缓冲不断分泌的尿液时,肾盂内压力将持续增高,压迫肾小管、肾小球及其附近的血管,造成肾组织缺血缺氧,肾实质逐渐萎缩变薄,肾盂肾盏积水逐渐增多,最后肾脏成为一个无功能的巨大水囊。急性完全性梗阻,如输尿管被结扎,肾盂扩张积水常不明显,但肾实质很快萎缩,功能丧失。慢性部分性梗阻常可致巨大肾积水。下尿路梗阻如果发生在膀胱颈部,为了克服排尿阻力,膀胱逼尿肌逐渐代偿增生,肌束纵横交错形成小梁。长期膀胱内压增高,造成肌束间薄弱部分向壁外膨出,形成小室或假性憩室。后期膀胱失去代偿能力时,肌肉萎缩变薄,容积增大,输尿管口括约功能被破坏,尿液可反流到输尿管、肾盂、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
泌尿系统梗阻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梗阻后因尿液停滞,肾组织受损及尿外渗等,有利于细菌侵入、繁殖和生长,引起感染,例如肾盂肾炎、肾周围炎和膀胱炎等。结石是梗阻另一常见并发症,梗阻造成尿流停滞与感染,又可促进结石形成。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妇产科学急诊常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